近日,第五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2023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論壇在悅來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兩江協同創新區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集中展示了數字射線檢測智能評片系統、電弧增材3D打印異徑管、微尺度3D打印系統、機器人智能寫繪系統等20余項目科技成果,涉新能源汽車、電子、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在展會現場,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推出的“數字射線檢測智能評片系統”引來不少專業人士駐足觀摩,不時與工作人員互動交流。
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展臺。
其中,重慶一家發動機制造商對該系統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不僅詳細了解了系統的應用場景、標準參數及引入程序等,更對達成雙方合作及引進該系統以提高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報以期待。
據了解,“數字射線檢測智能評片系統”集焊縫數字圖像的采集、標準和輔助評片為一體,提升了工業射線檢測效率,其硬件系統可實現DS級別,軟件系統AI模型擁有國內最大底片核心數據庫,大大提升了模型算法精準率,實現軟硬件國產化替代。
另外,重慶創新中心展示的“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生態服務解決方案”則吸引了一些車商代表的青睞。該方案基于全國新能源汽車的數據基座,可為行業各生態領域的合作伙伴,提供新能源汽車營銷力和產品力分析、UBI保險建模、智慧充電引導方案等一站式生態數據服務。
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臺。
重慶創新中心產業專員張宏海表示,將搶抓重慶市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的重要機遇,加強原創性和引領性技術攻關,力爭實現更多“從0到1’的創新突破,積極為本土制造業賦能添智,增強本土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此次西洽會,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還集中展示電弧增材3D打印水輪機水斗、電弧增材3D打印螺旋鉆、機載高光譜技術成像系統、氫氣濃度傳感器等10余項科技成果。
如用于檢測燃料電池氫泄漏的氫氣濃度傳感器,利用獨特技術開發了一種有氧催化燃燒型氫傳感器,具有更小的質量和更寬的表面積。
又如機載高光譜技術成像系統,輔以基于深度學習的計算成像方法,可實現高光譜分辨率場景信息重建。該儀器無需掃描結構,可靜態成像,具有易安裝和攜帶、光譜范圍寬、光譜分辨率可定制等特點,可廣泛的用于光譜分析,礦物甄別、地質勘探,環境監測,工業檢測等領域。
除了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外,摩方精密展出了其自主研發的微尺度3D打印系統,擁有2μm的超高打印精度和5μm的超低打印層厚,具備成型效率高、打印精度高等突出優勢,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微納加工技術之一。
微尺度3D打印系統。
重慶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展出了機器人智能寫繪系統,其主要由6軸機器人、視覺識別系統以及在線智能編程軟件構成,參觀者只需在設備旁“咔嚓”拍照一下,系統機器人即可在3分鐘內完成惟妙惟肖的肖像畫創作,圖像內容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風景。
該系統可在工業中廣泛應用,能夠解決柔性生產實時編程問題,比如機器人復雜軌跡涂膠、機器人縫紉、去毛刺等。
(記者 趙鵬 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